和普京谈1小时,特朗普很不满意,通话时间很长,没取得任何进展
据新华社报道,特朗普眉头紧锁面对镜头,一句“没取得任何进展”宣告了美俄元首通话的彻底失败,紧随其后的基辅爆炸声成为克里姆林宫最直白的回应。日前,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小时电话会谈。通话刚结束,特朗普便向媒体坦承:“我们在伊朗和乌克兰问题上什么进展也没有!我不高兴。”
几小时后,基辅夜空被导弹火光撕裂。550架无人机、12枚“伊斯坎德尔-M”导弹、4枚“伊斯坎德尔-K”导弹和2枚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如暴雨般倾泻在乌克兰首都,防空警报响彻全城。普京用爆炸声代替外交辞令,向白宫传递了明确信号: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会因一次通话而停止。
特朗普资料图
克里姆林宫的谈判立场坚如磐石。据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披露,普京在通话中重申俄罗斯的核心要求毫不动摇:乌克兰必须彻底退出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扎波罗热、赫尔松四州及克里米亚,并以法律形式承诺永远不加入北约。
普京将这两大目标视作俄罗斯安全的生存红线。他告诉特朗普,俄罗斯“愿意继续谈判”,但前提是消除“冲突根源”。俄方所谓的“根源”直指北约东扩威胁和乌克兰的“去俄罗斯化”政策。
在普京的战略蓝图中,这已是最低限度的胜利标准。相比2022年“推翻泽连斯基政权”的宏大目标,如今的要求看似缩水,实则已将战场成果固化为不可退让的底线。俄罗斯国防部在2025年军队建设十大优先方向中,将“取得特别军事行动胜利”列为首要任务,誓言为突击部队装备更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和无人机。
特朗普带着交易艺术的自信拨通莫斯科热线,期待复制三月份促成“30天能源设施停火”的成功。为展示诚意,美国在通话前夕采取了一个重大动作:暂停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火炮。
普京对此无动于衷。当特朗普提出“立即结束军事行动”时,俄方回应绵里藏针,坚持军事行动将持续到“消除冲突根源”。被逼急的特朗普随即拨通泽连斯基电话,承诺“加强乌克兰防空能力”,却又不忘补充美国“必须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库存”。
这种摇摆揭示了特朗普的战略困境。他夸下海口“24小时内结束战争”的承诺撞上克里姆林宫的铁墙。国内政治枷锁同时收紧——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警告不要放松对俄制裁,传统基金会等保守派智库则抨击其暂停对乌军援的决定。
展开全文
特朗普资料图
就在领导人通话当天,俄军在顿涅茨克西部波克罗夫斯克集结了11万重兵,这座交通枢纽城市被称为顿涅茨克的“心脏”。一旦失守,乌军在顿巴斯的多处据点将陷入孤立。
为突破战场僵局,俄军正在推行一项战术变革:采购20万辆摩托车实施快速突防。这些时速60公里的机动部队已在卢甘斯克战役中创下3:1的交换比,2025年扎波罗热前线的出勤率高达98%。摩托车单价仅为坦克的1%,体现俄军“低成本高效能”的非对称作战理念。
乌军面临双重压力。一方面,美国暂停提供“爱国者”系统、GMLRS火箭弹等关键武器;另一方面,乌克兰2024年因逃兵被起诉人数高达数万,甚至被迫立法承诺逃兵归队可免处罚。一名被俘俄军士兵的供词折射出士气差距:“我知道自己可能会死,但因为我们必将获胜。”
普京在通话中特意提及历史: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俄罗斯支持北美殖民地,160年前美国内战中俄帝国又支持林肯政府。这番言论暗示俄美本可成为伙伴,前提是美国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。
欧洲盟友正加速离心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通话次日宣布启动“欧洲自主防务计划”,德国总理则公开质疑:“当我们被排除在谈判桌外,谁还相信跨大西洋同盟?”更意味深长的是,沙特正秘密充当美俄调解人,推动战俘交换——没有欧洲参与的和平进程本身已是地缘变局的宣言。
特朗普面临关键抉择:是接受德国总理默茨的提议,由德国出资购买美国武器援乌,将欧洲推上对抗前线;还是继续将乌克兰作为施压棋子,在拉扯谈判中消耗俄罗斯。无论选择哪条路,牌桌下的博弈才刚刚开始。
特朗普资料图
波克罗夫斯克的争夺战仍在继续,这座顿涅茨克的“心脏”承受着俄军昼夜不停的炮击。特朗普挂断普京电话后不到24小时,德国总理默茨递来一张意想不到的牌:由德国出钱购买美国武器援助乌克兰。这个提议巧妙却危险——美国可体面退居军火商角色,而欧洲则被推到直面俄罗斯的最前线。
克里姆林宫观察家们记得普京3月的警告:“政治解决的前提,是消除冲突根源。”当坦克履带成为丈量真理的标尺,下一次美俄通话能否突破僵局,或许将取决于基辅能否顶住下一波空袭,以及白宫是否真敢切断乌克兰的武器输血线。在现实主义政治丛林里,导弹射程永远比外交辞令更有分量。
评论